第二百三十五章 难产的诺贝尔
尽乾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二百三十五章 难产的诺贝尔,文娱:从变形记开始的大文豪,尽乾,龙腾小说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今年诺贝尔选举的情况似乎有点热闹,一直拖到十月初,瑞典文学院都还在争论当中。
显然要对来自各国的5位候选人当中要选定1个人获奖并非易事,通常讨论一次往往需要花费数周时间的时间完成。
为了保持权威性,诺贝尔文学奖评选一共15位评委,选定后的评委哪怕因故去世,也不能轮换。
而且评委必须通晓约十二种包括汉语在内的语言,但是这还不够,例如推荐上来的书是少数语言,在没有精通这方面语言的专家时,评委会还要在在极为保密的情况下,每年至少聘请两位专家来进行翻译该作品。
15位评委在10月份投票之前,评委们要在夏天读完候选人的所有作品。并且被评委会要求不得向亲人朋友透露任何消息,评委之间禁止用电子邮件相互联系,即使评选结果公布之后,也不得透露关于推荐和投票的情况。
每次会议之后,桌上的所有文件都会被全部收集起来送进粉碎机。
就连在会议期间他们到附近餐厅吃宵夜的时候,谈到候选人的名字时都使用代号。
评奖的程序如此严格,按道理应该不会出现任何问题了,其实不然,因为存在着许多影响评选的因素。
首先是评委本身的原因。评委们当然是力求公正的,但只要是人总会受到主观和客观等因素的影响,
比如瑞典是个小国,但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却不少,这恐怕与评委们的爱国之情不无关系,而且每位评委都是文学方面的专家,对外国文学有着各自的爱好,历来与文学大国法国的关系特别密切。
这也是历年总数中这两国作者最多的原因。
其次是推荐人的身份。评委会特别重视评委、获奖者和法兰西学士院院士的推荐,对于瑞典王室的推荐自然更要另眼相看。
作为瑞典国王的弟弟菲利普亲王,亲自给评委会写了一封信,他在信中表示“楚才浩作为在全世界享誉美名的年轻作者,在隆国文学中起着重要的和中心的作用,我认为把诺贝尔奖授予一位隆国作家的想法非常出色,这将必然在文化政策上具有最深远的影响。我尚不清楚,哪个方向的人选会被考虑。但作为对隆国哲学、历史和文学都有涉猎的学者型作家,楚才浩应被考虑。”
菲利普亲王的在瑞典的地位举足轻重,他建议把诺贝尔奖授予楚才浩,这些评委总要考虑一下吧。
然后搞笑的一幕出现了……
按道理早在九月底,就应该从5名最后候选人中筛选出最后的获奖者,但在学院那边,多人的态度似乎很微妙。一直拖到十月初,本来应该评选出的获奖人依然迟迟不见踪影,连续多轮的投票怎么都不能达到统一。
问题主要出现在诺贝尔文学奖的投票规则上,只有得票率超过半数的作家,才有资格最终拿奖。
从9月20日开始,评委们每星期四开会审议,进行言之有据的激烈讨论,今年没有评委因身体原因去世,所以有十五位评委投票,也就是说必须有八票才能当选。
小说阅读网
第一轮投票结果:阿莫斯(以色列小说家)1票,卡洛尔·欧茨(米国小说家),5票,克来齐奥(法国)2票,赫塔·米勒(德国作家和诗人)2票,楚才浩5票。
第二轮投票结果:阿莫斯(以色列小说家)1票,卡洛尔·欧茨(米国小说家),1票,克来齐奥(法国)6票,赫塔·米勒(德国作家和诗人)1票,楚才浩6票。
都投到第三轮了,眼看着时间都来不及了,瑞典文学院有点不耐放了,轮投票的时候,评委会主席干脆把其他候选人剔除,单独对克来齐奥和楚才浩两人进行投票。结果是:托马斯·曼7票,楚才浩7票,1票弃权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