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禹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七十六章 再出褒斜道,北伐北伐,张禹,龙腾小说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一
诸葛亮此次出兵的第一方案叫“请君入瓮”。
就是在五丈原摆下战场,等待与司马懿决战。
所以,诸葛亮在出兵前,就大张旗鼓的在褒斜谷口修基地、建粮仓、用“流马”源源不断的运粮草,然后大摇大摆的兵出斜谷、占五丈原、修筑工事,开荒种田,就等着司马懿从眉县出来。
二
司马懿自从被任命魏国三军副总司令并负责关中防御以来,第一仗就吃了诸葛亮的亏。
诸葛亮退兵以后,他就开始深入研究起诸葛亮来。他知道,防守关中实际就是防御诸葛亮。只有知己知彼,才能百战百胜。
通过对诸葛亮的深入研究,司马懿下了一个定论:“诸葛亮是个奇才,这回他算是遇到棘手的对头了。”
难对付也要对付,因为这就是他的职责。
司马懿也不是草包。他始终认为,是人就有软肋,诸葛亮也一样。
于是,他反复分析蜀国的情况,发现了诸葛亮的最大的软肋:“兵少”。
三
打仗,需要兵。而蜀国不是在家门口打仗,他要越过崇山峻岭,长途跋涉。打仗需要粮草和物资,运输粮草又需要士兵。
这人员一分工,本来兵就少,能够参加战斗的人就更少了。
人少了仗不好打,就要增加人。打仗的人员增加了,那后勤的工作量也自然增加,这还是需要人。
蜀国没有那么多的人力资源,后勤工作跟不上,就只能是快打快撤了。总不能饿着肚皮打仗吧!
这就是诸葛亮的软肋。
诸葛亮的软肋找到了,那对付的办法也就有了。就是:足球场上的门将——只守不攻。
不管诸葛亮用什么招术,你有你的千条妙计,我有我的一定之规。
我耗死你。
四
办法有了,接下来司马懿就开始准备对付诸葛亮的措施了。
司马懿分析了诸葛亮近来打过的仗。
除了打武都、阴平还算成功。另外两次出祁山,一次攻陈仓,都是因为攻城拔寨不是蜀军的特长,而草草收场。
要再想出兵,诸葛亮肯定不再攻城,而是寻求野战,地点必在陈仓以东,而不会在西边。
几次出兵,诸葛亮准备多年的军需物资也基本上用的差不多了,回去后必然广积粮草,没有二、三年的时间,他是不会出兵的。
于是,司马懿稳住了神,也开始加紧准备。
首先,为了实现他的 “以拖为主”的战术,他还对西安兵团军中的将领进行了调整。
把主张和蜀军决战的费曜、戴陵二人调回西安,调胡遵、周当二位他的老部下来到关中前线。原有的关中前线中层指挥官,只留下郭淮一人,因为郭淮是雍州省长,是地方官,不归他调动。
然后,他又向中央打了个报告,从冀州向关中地区迁入了大量的人口,开荒种地,大修水利。
一段时间后,他筹积下了大批的军用物资和粮草。
五
经过三年的准备,司马懿也是兵精粮足,即使不从关内调粮,也足够坚持一年半载,诸葛亮再来,也可以和诸葛亮拖下去了。
司马懿底气十足了。
正如司马懿预料的一样,诸葛亮果然又来啦!
还真的是奔眉县而来。
司马懿得到诸葛亮北出褒斜道的消息后,派出侦察兵,密切关注蜀军的动向,命令部队进入战斗准备。同时,火速派人向京城洛阳通报蜀国进攻的消息。
六
这时,在京城洛阳的魏国皇帝曹睿同时接到了东西两个方向的敌情通报。
西路通报:蜀国诸葛亮率五万大军北出褒斜道,有东进西安的战略企图。
东路通报:吴国军队陆逊、诸葛瑾率军进攻魏国的荆州地区;孙韶、张承率军进攻江苏淮安市一带;孙权亲率主力大军进攻淮南地区的重镇合肥新城。
曹睿认为,虽出现东西两路战势,但蜀军并不可怕,可怕的是孙权的三路人马。
所以,曹睿决定采取“西防东进”的战略,把战争的侧重点放在东线,由他亲自坐镇指挥。
而西线,以防御为主。
七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